计数器曲子,计数器音乐曲谱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计数器曲子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计数器曲子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音乐节奏灯的原理?
音乐节奏灯原理
电源电压经过电阻R3给驻极体话筒提供偏置电压,话筒接收到声音之后,输出信号经过电容C2进入三极管Q1进行放大,放大之后的信号由集电极输出后进入CD4017的时钟输入端,4017是一个十进制计数器,时钟输入端每进来一个脉冲信号,输出端就会向前移动一位,也就是Q0-Q9会依次输出高电平,LED灯会依次发光。外界有声音信号时,就会不断有脉冲进入4017的时钟输入端,形成流水灯效果。
灯光随音乐节奏变化原理是通过检测信号频率、周期,进而判断声调长短的方式来计算节奏。
灯光控制器包括声音***集模块、处理模块以及信号输出模块,通过处理模块将声音***集模块所***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音符和节拍的识别,再通过信号输出模块发送与此音符和节拍相应的控制信号至灯具,从而让灯具可以配合外界环境的音乐旋律或节奏的变换,让灯光的闪烁速率与当下的音乐旋律或节奏相呼应,而达到音乐节奏和灯光的闪烁节奏统一的炫丽效果。
但是该方法只能令灯光依据音符的出现和消失而变化,也局限单一乐器的独奏曲中才有效。
音符有所长短是因为其可能占据1/4拍、半拍、或 1拍等不同的时间长度,音符的节拍与乐曲行进的节拍不是同等事物,因此通过识别音符长度的方法不能令灯光与音乐节奏同步。
而且当多种乐器演奏声,歌唱声、节奏豉声同时存在时,音符的频率分量可能会被淹没而无法识别,而且同时混夹多种与音符同频率而并非来自音符本身的成分,也造成音符不能准确识别。或者当乐曲演奏中没有音符只有节奏乐器声时,更无法识别节奏。
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什么?
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——人造地球卫星1号,是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。
它的本体是一只用铝合金做成的圆球,直径58厘米,重83.6公斤。圆球外面附着4根弹簧鞭状天线,其中一对长240厘米,另一对长290厘米。
卫星内部装有两台无线电发射机——频率分别为20.005及40.002兆周,无线电发射机发出的信号,***用一般电报讯号的形式,每个信号持续时间约0.3秒,间歇时间与此相同。此外还安装有一台磁强计,一台辐射计数器,一些测量卫星内部温度和压力的感应元件及作为电源的化学电池。
1957年10月,苏联将一颗名为“斯普特尼克一号”的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,宣告了人类航天时代的来临。紧随其后,1958年1月,美国成功将一颗名为“探险者一号”的卫星送入地球预定轨道。
1***0年4月24日,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——“东方红一号”准确进入预定地球轨道,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,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,也掀开了中国向浩瀚宇宙进军的璀璨篇章。
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
东方红一号卫星,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,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,于1***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。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、美国、法国、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。
“东方红一号”卫星重173 千克,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、远地点2368千米、倾角68.44度的椭圆轨道。它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空间环境,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《东方红》乐曲的播送。 “东方红一号”卫星在运行28天后(设计寿命为20天),电池耗尽于1***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,《东方红》乐曲停止播放,结束了其工作寿命。不过,卫星的轨道寿命并没有结束,至今“东方红一号”卫星仍在空间轨道上运行。
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近地点高度较高,到2009年2月,东方红一号还运行在近地点430千米、远地点2075千米的轨道上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计数器曲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计数器曲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onosokkii.com/post/7586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