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时器与计数器配合,定时器与计数器配合使用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定时器与计数器配合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定时器与计数器配合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51单片机的p3引脚有第二功能,如定时器,计数器等,这啥意思呢,啥时候需要连定时器引脚?还是可以随?
51单片机的p3引脚有第二功能,如定时器,计数器等,这啥意思呢? 这就是说,P3口不但可以作为普通IO口使用,还可以作为特定功能引脚使用。
其中: 啥时候需要连定时器引脚?还是可以随便连啊? 以上管脚第二功能是固定的,不能随便接。下面一一解答: 1、如果启用了串行通信功能,第二功能有效,P3.0、P3.1就不能再做普通IO口。2、如果启用了两个外部中断功能,第二功能有效,P3.2、P3.3就不能再做普通IO口。但如果启用了一个外部中断功能,没启用的管脚可以做普通IO口。3、如果启用了两个定时器外部计数功能,第二功能有效,P3.4、P3.5就不能再做普通IO口。但如果启用了一个外部计数功能,没启用的管脚可以做普通IO口。4、如果程序中有读写外部存储器指令,第二功能有效,P3.6、P3.7就不能再做普通IO口。但如果仅有读或者写指令,没启用的管脚可以做普通IO口。定时器4种工作模式的最长延时时间?
晶振的频率为12MHz,机器周期 =12/Fosc = 12/(12x10^6Hz) =1μs定时器/计数器工作方式1,是16位计数器,最大计数值 =2^16 =65536d ,最大延时时间 =65536μs定时器/计数器工作方式2,是8位自动重装初值计数器,最大计数值 =2^8 =256d, 最大延时时间 =256μs晶振的频率为12MHz,机器周期 =12/Fosc = 12/(6x10^6Hz) =2μs定时器/计数器工作方式1,最大延时时间 =65536x2μs =131072μs定时器/计数器工作方式2,最大延时时间 =256x2μs =512μs
kcn-4wr计数器设置方法?
首先,需要准备一个kcn-4wr计数器和一个编程工具,如USB连接线和软件。
将kcn-4wr计数器与编程工具连接,然后打开编程软件。
在编程软件中,选择kcn-4wr计数器的型号,并输入相应的参数,如脉冲数、显示方式、计数方向等。
检查设置是否正确,然后点击“写入计数器”按钮,将设置写入kcn-4wr计数器。
断开kcn-4wr计数器与编程工具的连接,然后将计数器安装到需要使用的位置。
接通kcn-4wr计数器的电源,计数器便会开始工作,并根据设置的脉冲数和计数方向进行计数。
1机器周期=12(51系列为12时钟周期,有的改进型单片机是1时钟周期)×时钟周期=12(1)×(1/晶振频率M)=1us(1/12us,如***用12M晶体)。
以定时50ms为例 如果定时器在方式1工作,是16位计数器,最大值为65536(216),也就是能进行最大65536次计数。而50ms定时操作需要50000个机器周期,1个机器周期=1us,所以需要50000次计数操作。 为了计数器定时器工作,需要预先填充定时器初值(初值=定时器计数最大计数次数-所需定时计数次数)。
所以需设置定时器初值15536=65536-50000,即3CB0H(10进制15536转换成16进制数3CB0),所以TH0=0x3c,TL0=0xb0,高位就是TH0的值,低位为TL0的值。
如果使用11.0592MHZ的晶振,其他条件不变,11.0592M的晶振每秒可产生0.9216M个机器周期,50ms就需要46080个机器周期。定时器在方式1工作,是16位计数器,最大值为65536,所以需设置初值19456=65536-46080,即4C00H,所以TH0=0x4c,TL0=0x00。 由上面的分析,我们可以得出推导16位定时器/计数器初值设定高8位TH0,低TL0的公式为: TH0=(65536-所需计数次数)/256=初值/256; TL0=(65536-所需技术次数)%256=初值%256;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定时器与计数器配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定时器与计数器配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onosokkii.com/post/34229.html